少年维特的烦恼 序

歌德是德国杰出的文学家、画家、哲学家、政治家、批评家和自然科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德国文学史上的“狂飙突进”运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三个阶段,是德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作家。

1774年初,歌德怀着满腔的激情,仅用了四周的时间完成了这本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使他享有了世界性的声誉。这部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小说,以主人翁维特和夏绿蒂之间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反映了当时的青年们反对封建礼制、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强烈愿望。

小说借助书信的形式展开描述:维特为了逃避世事的纷扰,只身来到瓦尔海姆。在一次去乡村舞会的路上,他结识了天使般美丽纯洁的少女夏绿蒂,并对她一见倾心,陷入爱河。这时的绿蒂已经和一个名叫阿尔伯特的人定了婚,阿尔伯特为人正直、诚实、可靠,就连绿蒂也认为:阿尔伯特的“稳重可靠仿佛天生可以作为一种基础,好让一个贤淑的女子在上面建立幸福的生活”。面对看起来如此般配的一对人,维特对绿蒂的爱情烈火并没有就此熄灭,而且越烧越旺,维特几乎不能自已。一面是自己深爱的女子,一面是对自己友善的阿尔伯特——她的未婚夫,在三个人的爱情角逐中,维特经过矛盾的痛苦挣扎后不得不忍痛退出,去了一家很远的公使馆担任书记官,然而这里的生活并不如意,他常常郁郁寡欢、彷徨苦闷。最后他又回到了绿蒂的身边,这时的绿蒂已经和阿尔伯特结了婚,婚后的生活并不愉快。失去维特后,绿蒂的内心空虚寥寂,和维特的久别重逢,使他们再一次陷入爱情的深潭,不可自拔。维特对绿蒂的爱之深切与不能得到绿蒂的矛盾,又使他陷入绝望的境地,极度痛苦的维特最后举枪自杀。

本书的构思来源于作者年轻时的一段真实的生活经历,文中所描述的单相思部分采自歌德在威茨拉做实习律师期间发生的事,其结尾部分则是根据歌德的朋友耶鲁撒冷的悲剧性遭遇创作的。这部小说自问世即风靡了德国和整个西欧,人们争相传阅,并纷纷模仿主人公的风度举止、穿着打扮,青衣黄裤的“维特装”风行一时,全球掀起了一股“维特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