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第六章 爱斯美腊达

我们要欣慰地告知读者:在上述场面的过程中,格兰古瓦和他的剧本始终岿然不为所动。演员们在他的激励之下,继续吟诵不休,他自己则继续聆听不已。那番喧嚣既无法避免,也就只好认了。他决心坚持到底,毫不灰心,而是相信群众的注意会扭转回来的。当他看见卡席莫多、科柏诺,还有丑人王的吵吵嚷嚷的随从大声喧哗着走出了大厅的时候,内心中未曾灭绝的希望又燃烧起来。群众也跟着跑了。他心里说:“好啊,所有的捣乱分子都滚蛋了!”不幸,所有的捣蛋分子也就等于群众。一眨眼的工夫,大厅里人都跑光了。

说实在的,还剩下一些观众,有的零散各处,有的三三两两围在柱子跟前:尽是老幼妇孺,他们留下来只是因为受够了吵闹和惊扰。还有几个学生骑在窗户顶棂上,向广场举目眺望。

格兰古瓦想道:“也好!还是有这么几个人,听完我的圣迹剧的观众有这几个也就够数了。人虽然少点,毕竟是观众的精华,是有文化修养的观众。”

过了一会,原应在圣处女登场的时刻造成最惊人效果的一支乐曲却没有听到演奏。格兰古瓦发现,他的这支乐队已被丑人王和丑人们席卷走了。

他决定认命了,想道:“不要也行呀!”

有一堆市民似乎在议论他的大作,他赶紧凑过去。只听见零零碎碎的几句:

“设纳多老倌,您知道内穆爵爷的纳伐尔府邸吗?”

“知道,就在勃腊格小教堂对面。”

“得,税局刚刚把它租给了画圣画的[134]吉约墨·亚历山大,一年六利弗八索耳巴黎币[135]。”

“房租可真涨得厉害!”

“算了吧,”格兰古瓦叹息着想道:“总算还有别人在听。”

不料,窗口上的一个荒唐鬼大叫起来:“同学们,爱斯美腊达!爱斯美腊达在广场上呐!”

这一下子真跟耍魔术似的,大厅里剩下的人全都冲到窗口,爬上墙头,向外张望,叨叨着:“爱斯美腊达!爱斯美腊达!”

与此同时,只听见外面响亮的鼓掌声。

“爱斯美腊达,这是什么意思?”格兰古瓦伤心地合起双手:“哎呀,天哪!好像现在该轮到窗子出风头了!”

他扭头去看大理石桌子,发现演出完全停顿了。恰好此刻该朱庇特带着他的霹雳上场。可是,朱庇特呆立在舞台下面发愣。

诗人大怒,大喝一声:“米歇·吉博纳!你怎么回事?这是你演的角色吗?快爬上去!”

朱庇特却说:“糟糕!有个学生把梯子搬走了!”

格兰古瓦一看,一点不假。他那大作的“情结”和“解结”之间任何联系都给割断了。

“那混小子!他干嘛把梯子搬走?”他喃喃说道。

“搬去看爱斯美腊达,”朱庇特可怜巴巴地说,“他说:‘看,这儿正好有个梯子没有人用!’说着就搬走了。”

这是致命的最后一击。格兰古瓦也只好认了。

他对演员们喊道:“你们都见鬼去吧!……要是回头我得到赏钱,你们也会有的!”

接着,他搭拉着脑袋,败阵而去,不过,他殿后,仿佛是位大将奋勇作战之后才撤退的。

他一边爬下司法宫那一道道曲里拐弯的楼梯,一边咬牙切齿地嘟囔:“这帮子巴黎佬真是些笨驴蠢猪!他们是来听圣迹剧的,却什么也不听!他们对谁都有兴趣,什么克洛班·特鲁伊甫啦,红衣主教啦,科柏诺啦,卡席莫多啦,还有魔鬼!可就是对圣母马利亚不感兴趣!这帮子闲汉,我早知道的话,就多给你们几个处女马利!可我,我是来看人们的脸的,结果只看到脊梁!身为诗人,成绩还顶不上卖狗皮膏药的!难怪荷马得在希腊大小村镇里到处乞讨为生,纳索[136]在流亡时死在莫斯科人中间!可是,他们说的那个‘爱斯美腊达’是个什么意思,我还真不明白,我要是明白,就叫魔鬼把我的皮扒了去!这到底是个什么字呢?一定是古埃及咒语[137]!”

* * *

[1] 中世纪的巴黎是三座城。内城是今日称为城岛的地方,即巴黎圣母院所在地,在塞纳河中;大学城相当于今日称为左岸的一部分;外城相当于右岸的一部分。雨果在第3卷第2章《巴黎鸟瞰》中有详尽的描述。

[2] 皮卡迪在法国境内北部,曾经建立强大封建政权,1482年才通过阿拉斯条约归属法兰西,成为法国一省。布尔戈尼(旧译“勃艮第”)在法国境内东部,五世纪那里就有强大的王国,后归属法兰西,九世纪又成为独立王国,14世纪才最终成为法国一省。这两个地方的人都曾经长期与所谓法兰西岛的人纷争、打仗。

[3] 拉阿斯城,即大学城更早的名字。

[4] 司法宫广场在中世纪是巴黎的刑场之一。偷东西即处绞刑,说明中世纪刑法的严酷。雨果在本书中多次揭示、讽刺、抨击这种种苛政。

[5] 这个储君即位后即为查理八世,在位时间是1483年至1498年。

[6] 查理·波旁(1433—1488),公爵,巴黎省长,1476年开始为红衣主教,直至去世。

[7] 弗兰德尔现今大部分属比利时,一小部分属法国;居民说日耳曼语族的弗兰德尔语。在中世纪,为商业繁荣的自由城联合体,所以,那里来的使臣是市长、镇长之类。由于弗兰德尔当时尊奉奥地利大公,这些人奉旨出使法国为奥地利的玛格丽特公主联姻,故为御使。

[8] 主显节,又译显现节。据《圣经》说,耶稣曾三次向世人显示其神性。天主教称之为“三王来朝节”,典故见《马太福音》。至今仍在1月6日举行。

[9] 这里的丑人节,是中世纪的一个民众娱乐节日,不是后世民俗定为4月1日的万愚节(愚人节)。

[10] 河滩,市政厅广场的旧名。

[11] 这座小教堂今已不存在,旧址在城岛上。

[12] 五月树,彩带卷裹、缀以纸花的树状物,于5月1日或其他日子种植,表示喜庆。

[13] 在司法宫大厅内演出圣迹剧的习俗,直至司法宫火焚以后才终止;圣迹剧是14、15世纪盛行的一种宗教剧,剧情取材于《圣经》。

[14] 亨利·索伐耳(1623—1676),历史学家,有关于巴黎古史的专著。

[15] 孟塔吉城堡,12世纪建成的古堡,现为博物馆。

[16] 一般用法的“峨特式”,是完全不恰当的,但已约定俗成。因此,我们也使用之,像一般人一样,用它来表示中世纪后半叶的建筑艺术,其主要特点是尖拱式样,直接继承中世纪前半叶那种以开阔穹隆为特征的建筑艺术。——雨果原注 关于这两种建筑式样,请参阅《译后记》。——译注

[17] 原文作gendarmerie,但法国的gendarmes跟我们解放前所知的“宪兵”不大一样。他们除维持秩序外,还有某些执行司法权,有点像武装警察。

[18] 这里说的都是中世纪的一定式样的上衣,大体上均为“贱民”的服装。

[19] 法腊蒙是传说中法兰克人的第一个君主。

[20] 弗朗索瓦·腊伐雅克(1578—1614),刺杀亨利四世的狂人。

[21] 亨利四世(1553—1610),法国国王。

[22] 雨果描绘的大厅,其地基即为今日巴黎司法宫前厅所据。

[23] 辣椒为双关语,喻为贪污受贿。

[24] 司法宫原为王宫,于卢浮宫落成后,成为最高司法机关。

[25] 直至路易十四,法国国王多有绰号(不是死后的谥号)。美男子菲利浦即菲利浦四世(1268—1314),1285年登基。

[26] 罗伯二世,996至1031年为法国国王。

[27] 埃加杜斯即埃戈,卒于1045年,教士,著有拉丁文《国王罗伯本纪》。

[28] 圣路易即路易九世(1214—1270),1226年登基。1234年娶普罗旺斯伯爵之女玛格丽特为妻。

[29] 若望·若安微(1224—1317),历史学家,圣路易的宠臣。

[30] 路易九世不仅对外有侵略武功,而且对内被阿谀者称为执法公正,说是常在御花园中接见平民百姓。

[31] 席吉蒙(1368—1437),1385年为日耳曼皇帝。娶法国公主为妻。

[32] 无采邑王约翰,英国人,理查一世之弟,1199至1216年为英国国王。当时以及以后相当长的时间,英国国王都在法国有采邑(实际上是侵占法国领土)。这个约翰由于婚姻问题被法国国王夺回了采邑。

[33] 查理六世(1380—1422),法国国王。

[34] 1358年2月22日大枢密马塞耳杀害王储及其辅弼罗伯·德·克莱蒙元帅和辅弼香巴涅都统于司法宫内。一为元帅,一为都统,见本书第370页。

[35] 高卢人的历史从恺撒征服高卢前1世纪开始,至法兰克人于5世纪入侵高卢终止。显然,上述一切均不属高卢历史范围,除非是这里的高卢一语指古代(严格地说,中古)法国而言。

[36] 奥利维埃·巴特律(1604—1681),以诡辩著称的名状师。

[37] 卡岗都亚是拉伯雷《巨人传》的主角,以贪食且食量巨大惊人而著称,所以,对那么一大块想必会垂涎欲滴。

[38] “磨坊”是他的绰号。参看第4卷第2章(本书第146页起)。

[39] 戏称基督教圣者约翰。

[40] 向国王预交一定款项,即可承包某一项税收,赚取其差额。这个卖鱼的老太婆是说,国王为搞这种弥撒,从海鱼承包税中开销,就得增加这项承包税,承包吏就得转嫁负担,到头来苦了她这类小贩。

[41] “勒科钮”,意为“长角的”,在法语里犹言“戴绿帽子的”。

[42] 拉丁文,长角的和毛发倒竖的。

[43] 这句话也是拿他的姓氏取笑。

[44] 大学,即巴黎大学的前身。1179年决定成立,只招神学生;13世纪学制完备起来,1253年有了Sorbon创办的学院,故以索尔朋的姓氏为整个大学的名称。现在索尔朋只是巴黎大学的一部分。

[45] 中世纪法律规定,要取得某项特许,必须以一定的仪式宣誓,誓词主要表示信守宗教信念,国王是没有什么地位的。

[46] 中世纪的巴黎大学学生按籍贯分为四个学区,法兰西学区、皮卡迪学区、诺曼底学区和日耳曼学区。

[47] 每一学区的主管人称检事。

[48] 检事加上三个学院的院长,即为选董,互选产生董事长一名,为全校之长。

[49] 副主教(archidiacre),按天主教会的称呼,应为“执事长”或“助祭长”,职责为辅助主教或其他司祭举行隆重的祭献仪式。他通常为主教座堂的负责神父,管辖几个副主教区。《巴黎圣母院》中的这个若萨的archidiacre,已为中国读者和观众所熟悉,今从俗,沿译为“副主教”。

[50] 见第12页注⑥。当时还不是以后的校长制,而是实行董事会制(有点像我们的校务委员会制)。

[51] 堂守是教堂的俗人小吏。

[52] 拉丁文,赌棍蒂博。

[53] 拉丁文,掷骰子的蒂博。

[54] “蒂博多德”(Thibautodé),取Thibaut aux dés(掷骰子的蒂博)的谐音,故下文说“一语双关的俏皮话”。

[55] 拉丁文,吉贝·德·絮伊,中世纪的文人喜欢把姓名改变为古拉丁文形式。

[56] 拉丁文,今晚把烂苹果扔到你脸上!

[57] 鹅,意为“笨蛋”。

[58] 圣日内维埃芙,相传为巴黎的保护女神。

[59] 神学论文的两种,前者论述基督教的七德,后者论述经文中的疑难。

[60] 即小教堂的主事神父。

[61] 拉丁文,或者,那些身穿灰皮毛袈裟的!

[62] “尾巴”就是“随从”的意思,这里一语双关。

[63] 德尼埃,古时法国辅币,约等于0.083苏。

[64] 拉丁文,来了一大堆蜜蜂。

[65] 拉丁文,骑马的人身后坐着黑色的忧虑。

[66] 指德国人谷腾堡(1399—1468),据说于1436年发明活字印刷术。大概是从阿拉伯人得知中国的这一发明的。

[67] 绞刑前,先把犯人的头用口袋套起来,再吊。

[68] 朱庇特,罗马神话中最高的神,即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69] 拉丁文,请神不要来干涉。“这种场合”正是朱庇特上场(intersero),恰恰是这位大神三言两语的“干涉”,保全了四条性命。这个拉丁箴言用于双关意义上。也因此,下一句又说到朱庇特。

[70] 大神朱庇特又是雷神。

[71] 嘈杂乐队,一种用各种尖锐、嘈杂乐器组成的乐队。

[72] 见第18页注①。

[73] 拉丁文,赞美您,朱庇特!喝彩吧,公民们!按,evoe,是酒神女祭司赞美酒神巴克库斯的欢呼。

[74] 原文作“Nol!Nol!”(圣诞节!圣诞节!)原为基督教徒庆祝耶稣诞生的赞歌结尾的叠句,后沿用为欢呼“妙啊!妙啊!”。

[75] 中世纪各种尊称照规矩是很严格的,例如现今的简单称呼“monsieur”(先生),那时的书商、皮货商等等老百姓均不得僭越。而平民中间matre,messire等等也有其区别。实际上使用已很混乱,雨果在这里说的只是一例。译文中根据具体情况译出。

[76] 据《新约全书》,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两个强盗一左一右同时被钉死。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还不是上帝。

[77] 圣无辜婴儿泉现今已不存在。1150年为某一为基督教殉难的婴儿而在此开辟公墓,以后相当长时间内其清泉附近是游览胜地。

[78] 大堡和小堡均为13世纪的城堡,分立钱币兑换所桥桥头两岸,大堡在右岸,小堡在左岸,扼守进入内城的入口。前者毁于1802至1810年,后者毁于1782年。现今的巴黎还遗留着“夏德莱”这个地名,但城堡早已不见。关于这两个堡,雨果在本书第3卷第2章《巴黎鸟瞰》中有相当详尽的描述。

[79] 钱币兑换所桥,是城岛通往右岸的一座桥梁,中世纪时桥上有许多钱币兑换商摆摊或设店,故名。曾多次被毁。

[80] 既已知道他是剧作者,姑娘现在对他的称呼已从matre,messire提升到monsieur了。

[81] 法语中的dauphin(嗣子,储君)又意“海豚”,所以说是“大鱼”,下文又直接写到“海豚”。

[82] 预定要娶玛格丽特公主的查理·华洛瓦自幼被父亲路易严加管教,虽在此喜庆日子,也不得不在修道院里修身养性。

[83] 原文作pindarique(潘达鲁斯风的)。按,潘达鲁斯为古希腊抒情诗人,其风格浮夸、晦涩,有时莫名其妙地堆砌。

[84] 基督教的七德为:正义、谨慎、节制、坚忍、信仰、希望、仁爱。

[85] 按希腊神话,阿里安娜是国王米诺斯的女儿,她给情人瑟散斯一个线团,使他进入迷宫后得以遵循线团滚动时留下的线,从原路觅道走出迷宫。

[86] 这里的俏皮话取其谐音:Parisien(巴黎人)和parrhisian(自由派)。后者为用拉丁字母拼写的希腊字。

[87] 孔迪亲王历来是法国国王胞弟(大弟弟)的封号。

[88] 卤莽汉查理(1433—1477),最后一个布尔戈尼公爵。

[89] 夏里德和席拉,是意大利和西西里之间的两座出名的险礁。

[90] 内穆公爵(1437—1477),有武功,后因反对路易十一,被关进巴士底狱,最后被斩首。圣波耳,名雅各(1417—1462),以结束百年战争的军功受路易十一宠幸,后以叛乱罪被处决。

[91] 指当了红衣主教。抵港本是法语里“平安无事到达目的”之意,故此句一语双关。

[92] 这个布尔戈尼公爵即卤莽汉查理。去世应在1477年。

[93] 拉丁文,咱们像教皇一样来喝吧!按,教皇冠冕原已有三重。

[94] 这里的教皇指丑人王(法语里使用“教皇”一词)。

[95] 若干西方语言中把妇女称作“较好的一半”。

[96] 圣路易为王时住在司法宫内,常在此王宫内实行审判,据说公正廉明,但也极为严酷。上述烙铁是用来在肩上或其他部位打烙印的,有点像我国从前的“刺字”。

[97] 拉丁文,浸透了美酒的袍子呀!

[98] 英、法长期纷争,法国多半居劣势,直至路易十一。他设法害死了英王爱德华四世(1461—1483)。药酒事成为千古疑案。

[99] 参阅第3页。

[100] 马克西米连(1458—1519),奥地利大公,日耳曼皇帝,第一个妻子是卤莽汉查理之女。他俩的女儿即本文中所说的玛格丽特公主,嫁法国王储,后为法国王后。

[101] 伦勃朗(1606—1669),荷兰名画家。

[102] 圣西门公爵(1675—1755),历史学家,所写《回忆录》,翔实地记载了他那个时代欧洲各宫廷的阴谋勾当和各国重大事件。

[103] 这里,雨果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上面的“偷偷摸摸”又意“洞穴的”,这里的“破坏活动”又意“地洞”,两相呼应。这位里姆是个真实人物,为人即如雨果所述。

[104] 这里又是一个文字游戏,“破坏家”一词从上句“破坏活动”一词衍生。这里指的是路易十一。关于这个君王,请参阅《译本序》。

[105] “大公……找手套”是一句俏皮话。两层意思:一是讽刺大公无知,到袜子店来买手套(手套和袜子是有高贵和低贱之分的);二是“根特”和“手套”谐音(弗兰德尔语中“根特”结尾辅音“特”发音,今法语则不念出来,中古法语“le moyen franais”可能是发音的)。

[106] 菲利浦·德·科敏(1447—1511),历史学家,路易十一的亲信。

[107] 玛格丽特的两个面首。

[108] 拉丁文,玛格丽特(珍珠)先于猪(在猪的面前),意为“糟蹋粮食”、“上不得台盘”……。

[109] 拉丁文,猪先于玛格丽特(在她前面、优先于她),词序和格这样一变,把弗兰德尔畜生和公主都骂进去了。

[110] 这是套用俗话,“魔鬼关在圣水瓶子里似的瞎折腾。”

[111] 代诉人就是代国王提起公诉,后来即成为检察官。

[112] 候补骑士,是青年贵族取得骑士封号前见习时的头衔,不列入爵位。

[113] 拉丁文,真是以女神的轻盈步履。

[114] 公主的名字“玛格丽特”,本是“雏菊”的意思。

[115] 摩尔人,中古和以后居住在北非和西班牙的伊斯兰阿拉伯人。

[116] 见艾斯库洛斯的悲剧三部曲《俄瑞斯特》。

[117] 前者指市民,后者也主要指巴黎市民。

[118] 帝国,指拿破仑一世的第一帝国,“皱得像帝国轻骑兵的靴子”是一句反语。

[119] 法语里称不可抑制的哄堂大笑为“荷马式的笑”,据说荷马是那样描写奥林匹亚山众神的笑声的。

[120] 别西卜,犹太传说中的鬼王。《马太福音》第10章:“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他的家人呢?”

[121] 日耳曼·皮隆(1537—1590),法国雕塑家。

[122] 狂欢节,即谢肉节,在大斋节前三天举行,可以在这一天尽情狂欢。这一天在威尼斯的广场上举行的化装舞会(假面舞会)是最著名的,大仲马等等作品中都有描写。

[123] 特尼埃,16世纪弗兰德尔画家。

[124] 萨尔瓦多·罗莎(1615—1673),意大利画家。

[125] 索伏和比奥都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126] 小堡当时为最高法院(大理寺)的一部分,掌印官是其中的小吏,相当于收发室的头头之类。

[127] 西克洛佩,希腊神话中的独眼巨人。

[128] 按照迷信,魔鬼的眼睛或某些毒眼睛看了,能祸害孕妇;而后一句是暗示卡席莫多对女人不怀好意。

[129] 前后说的都是把卡席莫多当作魔鬼的化身。爬屋顶,骑扫帚飞,带着猫,吓唬人,等等,都是魔鬼或巫师的习惯。他们每年一次还要在半夜里聚会狂舞,鸡鸣就消逝。

[130] 西方传说,妖怪骑扫帚飞行。

[131] 这样说,是因为法语“丑人王”使用“丑人的教皇”一语。

[132] 最初铸造于图尔市的银币,以后在15、16世纪流通于法国全境。

[133] 波利芬是独眼巨人中最丑最凶恶的,即,被尤利塞斯戳坏独眼的那一个。

[134] 画圣画的,是中世纪的一种职业,为圣书或传道小册子画插图。

[135] 直至路易十一统一币制之前,法国通用巴黎币和图尔币。在巴黎铸造的银币利弗比图尔的贵0.25。

[136] 纳索(1544—1596),意大利大诗人,后被迫离开祖国,死于俄国。

[137] 古埃及占星术士预报凶日或凶时的咒语。